本组照片反映了在慈禧太后领导下的清军真实形象。晚期的清军开始引进西方武器,并进行西式的操练,军队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,新式火器取代了原来的弓箭大刀等冷兵器。但就清军的精神面貌来说,并无多大改善,尤其是战斗力并没有得到多大提升。
图:清军炮兵小分队(人力拉炮车)
图:宁波卫安勇炮兵队 洋务运动时李鸿章主张军队装备西洋化,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清军。北洋陆军营队大多配备洋式枪炮。清陆军主力炮械是德国制克式后膛7.5厘米野炮,单门炮建制为10人一组。
图:由洋人担任训练指导的一支清军炮队
图:清军炮兵小分队,照片中的清军表情木讷,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生气
图:正在持新式武器训练的北洋水师
图:持新式武器的清军和一名军官在一起
图:一个炮兵小队
图:持新式武器训练的清军
图:清朝官员在调试仿制德国造七厘米口径的山野炮,以及自制的各型号炮弹
图:1870年江南机器制造局炮厂炮房 众所周知,江南机器制造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军工厂。它能够制造枪炮、弹药、轮船等,1890年该局成功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式12英寸后装填弹式加农炮,并批量生产。
图:位于威海卫东岸谢家所陆防炮台,装备的是德国造的15厘米加农炮
图: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引进的“定远”铁甲舰 八国联军侵华时,保卫京津的清军部队装备相当精良,且人数众多(多于八国联军)。比如当时守卫京津的系武卫军,为六万人的精锐部队,均分别受过德、俄式训练,装备有毛瑟枪、快速机枪和各种大炮。却败在了临时拼凑起来的八国联军之下,其教训发人深思。
|